“满汉全席”被许多人认为是荟萃了我国各路菜系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烹饪的最高水平。但从清朝时皇帝的“御膳”标准来看,实在是难以令人联想起以豪华著称的“满汉全席”。但清朝亡了以后,从未在清宫出现的“满汉全席”却横空出世。
“满汉全席”被许多人认为是荟萃了我国各路菜系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烹饪的最高水平。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宴席,“满汉全席”以国仪讲究、菜肴精美,技艺精湛而驰誉中外。传说它最初在清代宫廷产生,当时是作为权力象征出现的,要体现出皇家气派,而后在追求皇家饮食文化的体验和夸富心理的驱使下流行于民间。
“宰相肚里可撑船”,这是人所共知的一句俗话。可是,皇上肚里能盛饭,大家未必都知其详。清代皇帝每天只吃两餐,叫“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卯正以后即早晨六七点钟。“晚膳”时间在午、未两个时辰约十二时至十四时(下午二时)。
从史料里看,清代皇帝们的御膳原料品主要是猪羊肉、蔬菜,也有鸡鸭肉等。照例是不准吃牛肉的,这是因为爱新觉罗的老祖宗皇太极(清太宗)早有上谕,说:“牛驴以供负载,羊豕牲畜以资食用。”譬如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初一日,乾隆的晚膳就包括鹿肠鹿肚热锅一品、燕山药酒炖鸭子热锅一品、肥鸡鸡冠肉热锅一品、山药葱椒鸡羹热锅一品、托汤鸡一品、羊肚片一品、燕窝脍鸭子一品、清蒸关东鸭子鹿尾攒盘一品、烧肥抱肉攒盘一品、象眼小馒首一品、白糖油糕一品、年年糕一品、小菜五品、咸肉一碟、粳米干膳一品。从菜品看,虽然丰盛,却也看不到所谓“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之类的“八珍”。
文章来源:永发保险柜 http://www.yongfa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