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永发保险柜
“我的小孩在国内好好的,怎么来加拿大就残废了?”这句让齐力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来自一名移民家庭的母亲之口。她的孩子十几岁,当齐力把孩子患有听力损失的结果告知这位母亲时,她当场泪奔。
这句话之所以让齐力印象深刻,是因为它道出了大众对听力障碍的误解--听障就是残废。“其实听力和视力是一样的,我们有多少人戴眼镜?视力不好,可以戴副眼镜进行矫正。但当你出现听力障碍的时候,人们却会误以为就是‘残废’了,甚至认为患者以后不能独立地生活、工作,甚至影响婚姻。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医生为病患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有些患有听力障碍的人也成为了律师、法官。”齐力解释道。
此外,有些听障儿童的家长纠结要不要让孩子学外语,认为提供一个单纯的语言环境可能会更利于孩子的发展。结果却表明,小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大众不持有偏见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听障儿童同样可以在语言学习上表现出色。
其实,听障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去年,韩国听障少年李德熙凭借出色发挥获得了参加澳网和法网资格,与普通选手同台竞技。里约奥运会上,双耳佩戴助听器的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依然能够在球场完成漂亮的拼抢与灌篮。更广为人知的恐怕当属“乐圣”贝多芬了,当他听觉日渐衰弱的时候,他对艺术的执着战胜了听觉损失,反而催生了他创作的力量,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不歧视听障群体,恐怕就是大众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帮助和关爱。
此外,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听障总现患率还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老年人的听力问题日渐凸显。老年性耳聋已成为一种老年病,据相关医学统计,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达4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0%左右。此外,由于压力过大、熬夜、过度劳累等诱因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年轻患者也在明显增加。然而,我国在这一医疗领域的供求失衡却已成常态。
齐力介绍称,通常,按照自然规律,男性从55岁、女性从60岁开始听力出现下降趋势,到了七八十岁,80%的老人会有中等听力损失,此时,声音接收的限制会直接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2014年做过一项研究,证明了老年听障与阿尔茨海默症关系密切。该研究一经发布便震撼了医学界,美国《纽约时报》健康版专门刊登了这篇文章。研究认为,大脑是一部机器,听力是确保这台机器在运转的过程中接受声音信息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大脑分析、理解每个词、每句话、每个语调的含义,从而了解对话的目的,并做出反馈和回应。听力减弱将影响老年人与朋友、子女的沟通,这种影响是相互的。不过,一个现实难题是,由于老年人手术风险较大,目前除了佩戴助听设备,暂时还没有其他办法改善听力问题。
文章来源:永发保险柜 http://www.yongfash.com
Copyright© www.yongfash.com 上海永发保险箱有限公司 2009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沪ICP备12008182号-1 技术支持:上海永发